在微軟(Microsoft)Windows 7導入多點觸控激勵下,類比矩陣電阻式(AMR)與光學感應式觸控技術各有進展。為遠離iPhone與iPad引爆的投射電容式(PCT)戰場,光學感應式致力改善強光下無法辨識觸控的缺陷;AMR廠商則突破電阻式多點觸控局限於中小尺寸面板應用的技術瓶頸,期在觸控市場脫穎而出。
禾瑞亞業務處專案經理曾愷允表示,多媒體、照片編輯、3D繪圖、教育、遊戲、銷售點等應用將帶動多點觸控市場需求增溫。 |
劍揚執行副總經理黃乃傑表示,劍揚耗費多時研發的演算法,已達成在不同應用光線情境下,均不影響辨識觸控的性能。此外,光學感應式觸控技術毋需特定觸控筆、毋須按壓螢幕即可實現觸控功能,加上未來任何尺寸的面板皆適用,同時也最具成本競爭力。
禾瑞亞業務處專案經理曾愷允則表示,由於微軟Windows 7作業系統要求採用真實多點觸控技術,與表面聲波(SAW)和紅外線(IR)相比較,無鬼點(Ghost Point)、可支援多點觸控的AMR和PCT觸控技術較具優勢。
相較於國外控制IC大廠,產品提供的通道數少、不防水與不提供支援驅動軟體與韌體,曾愷允強調,禾瑞亞涵蓋參考設計的軟硬體完整方案可大幅縮短客戶開發時程。此外,有鑑於iPhone和iPad掀起的PCT多點觸控掀熱潮,2010年該公司也推出適用於AMR和PCT的晶片。
針對AMR難以擴展至中大尺寸的弊病,目前不少觸控控制IC業者已開發出可支援更大觸控面板尺寸的產品,如禾瑞亞推出可支援最高15.6吋的AMR觸控控制IC。此外,有別於傳統四線電阻式,AMR薄型化排線(Tails)可增加設計彈性與美觀,以及可透過Z軸達成粗細體字體要求。
至於劍揚,除已將光學感應式方案送樣給筆記型電腦客戶外,未來亦計畫搶攻中小尺寸市場,因此將逐步規畫開發結合驅動IC的光學感應式方案。